若要說皮克斯展最嘆為觀止的裝置,【玩具總動員幻影箱】必定是大家的首選之一。在前幾篇的最新皮克斯展覽宣傳短片中,00:54~00:58秒之間,便是幻影箱的廬山真面目。
幻影箱可不是憑空生來的產物,它是1834年由英國數學家William George Horner發明,在十九世紀末成為相當受英美國家歡迎的家庭娛樂,英文是"Zoetrope",源自希臘文,"zoe"是指"life","trope"是指"turn",合在一起即為「生命之輪」,亦有人翻成「西洋鏡」。它是一種快速旋轉的連環圖畫,基於視覺暫留的原理,產生動態的幻影。
傳統的幻影箱是一個中空的開放式圓柱體,內部附著連續的靜態圖案,當圓柱體轉動時,觀者便能透過圓柱體上圍許多的狹小空隙,觀看快速轉動的圖案形成的動態畫面,轉動得越快,動畫就越流暢。可參考這裡的圖片和影片介紹。
雖說幻影箱zoetrope是過去英美國家的家庭娛樂,但它首次在歷史留名,則約於東漢時代,由當時一位技術精湛的工匠-丁緩發明,也就是大家知道的「走馬燈」,在南宋時最為盛行。走馬燈是中國傳統玩具之一,為燈籠的一種,原理和Zoetrope略有不同,是在燈籠內點上蠟燭,燭火燃燒產生的熱力氣流轉動燈籠中間的輪軸。燭光再將輪軸上的剪紙投映在燈籠屏幕上,便產生動畫。
由於幻影箱的圖片上限為15張連續圖片,到了1895年,現代電影誕生之後,大螢幕上的投影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,也就轉移人們對於幻影箱的注意。
皮克斯製作的【玩具總動員幻影箱】是將玩具總動員電影中的角色,包括伍迪Woody、巴斯Buzz、女牛仔Jessie等製作成立體公仔,固定在一個大圓盤上,以每秒十八格的頻率轉動,觀者的大腦將暫留的影像連成一氣,從而產生他們正在連續動作的錯覺,皮克斯用「幻影箱」巧妙的帶出動畫形成的原理。
這個近代的幻影箱是皮克斯公司為了20周年展覽特別製作,靈感來自於日本吉卜力工作室的"Bouncing Totoro",跟【玩具總動員幻影箱】一樣,是將3D人物放置大圓盤上,以LED燈的裝置取代傷眼的閃光燈,並應用電腦程式來安排公仔的位置,呈現精準的動作。考慮到要讓觀者能夠理解靜止的人物如何動起來,這個大型的幻影箱並非持續性的旋轉,而是從靜止到動態再回到靜態的循環。所以建議大家,當來到【玩具總動員幻影箱】區時,記得一定要等待一個循環,才能深刻體會到3D幻影箱的神奇之處。
當初吉卜力工作室設置幻影箱的目的是希望能創造出某樣很"了不起"的作品,能夠吸引所有人的駐足觀看。我想最終完成的結果無論是在吉卜力還是在皮克斯,都已超乎原本的期待了!
相關文章:Wiki Zoetrope、Wiki 走馬燈、自製幻影箱
以上照片與文字為臺北市立美術館所有,如有轉貼,請註明出處
請問除了這篇文章外,其他文章的圖片可以擷取轉貼嗎? 會著名出處的。
回覆刪除to安妮~歡迎轉貼啊~就麻煩你註明出處囉:)
回覆刪除